新加坡:独角兽新摇篮

· 新加坡

新加坡,亚洲地区顶尖的金融、貿易、科技和创新枢纽,拥有东南亚近半数独角兽,是实至名归的“独角兽乐园”。独角兽迅速崛起的背后是新加坡充满生机的初创生态和商业环境。从政府政策的大力帮扶,到全世界资本的密切关注,从为公司企业量身定制的创新平台,到炙手可热的创新活动,新加坡从各角度、全方位展示出了其充满活力的创投环境。

东南亚独角兽大盘点

二零二一年,东南亚独角兽的出现速度引起全世界观注。以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菲律宾为例,当地电子钱包GCash的母公司Mynt从WarburgPincus和InsightPartners等风险投资机构获得3亿美金融资,市场估值突破20亿美金,跻身于独角兽之列。

Mynt的独角兽之路是东南亚创投生态飞速发展的一种缩影。

依据瑞士信贷(CreditSuisse,简称瑞信)二零二一年十月的报告,“独角兽”这一词用以描述市场估值超过十亿美金,或是上一轮融资最少8亿美金、业务势头强劲的集团公司,已在上市过程中的集团公司不包含以内。在此一定义下,截止到二零二一年十月,新加坡、印尼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越南、菲律宾东盟六国的独角兽总量超过35家,仅二零二一年的前十个月就激增19家,而以往8年每一年的增量从没超过5家。

二零二一年,东南亚独角兽如潮水般不断涌现,少不了人口红利、新增加中产阶层、网络普及和资本集聚的相互促进。

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为东南亚地区发展壮大提供了根基。依据瑞信报告,东盟国家六国中39%-65%的人口数量平均年龄为在三十四岁以下,而东盟国家六国人口总数中约有2.42亿(以印尼和菲律宾为首)将达到了25岁左右,迎来了将近十五年的劳动力红利期。

持续发展的中产阶层见证了购买力水平的提高。世界经济论坛(WorldEconomicForum)预测分析到2030年,70%的东盟国家人口数量将成为中产阶层,消费市场规模将成长为4万亿美金,是二零一九年的双倍。伴随着印尼和菲律宾在未来几年步入"中等收入国家"(人均国民收入4,046美元及以上)行列,宏观经济效应将继续。

网络的普及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壮大。依据谷歌、淡马锡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,东南亚有着约4.4亿互联网用户,占人口总数的75%,二零二一年互联网用户就增长近四千万。与此同时,瑞信报告强调,二零二零年,东盟国家六国的智能手机覆盖率均达到了100%,4G覆盖率也在68%-135%并将稳步增长。将会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在东南亚的扩张。

活跃的投资交易促使东南亚创投持续升温。依据瑞信报告数据信息,二零二零年东盟国家六国有405起风投交易,金额达82亿美金,约是二零一五年十五亿美金的5倍。现阶段,大批量的投資活动集聚于新加坡和印尼,马来西亚和越南最近也是投资人关注的热门国家。

新加坡——独角兽乐园

瑞信报告强调,35家独角兽中金融科技企业独占鳌头,占全部数量的26%。电子商务、物流分别以20%、11%的比例位列第二和第三。在这其中,有十五家独角兽在新加坡创立或把总公司设于新加坡。二零二一年,东南亚新增加的独角兽中最少有十家有着新加坡血液,大概占新增加总数的一大半。

二零二一年跻身独角兽行列的新加坡公司包括AI技术公司领创集团(AdvanceIntelligenceGroup)、网络销售平台Carousell、二手车交易平台Carro、电商平台Moglix、物流公司NinjaVan、科技创新情报服务平台PatSnap、电竞椅生产商Secretlab和跨境汇款平台NIUM等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新加坡的造"兽"速度最快位居全球前列。根据英国网站(Money.co.uk)发布的独角兽成长速度全球排名中,新加坡初创公司平均需要6年零11个月成长为独角兽,与美国和澳大利亚所用时间持平,仅次于中国大陆、香港和日本。

不可否认,新加坡已成为孕育独角兽的一片沃土。

何以铸就乐园?

依据Starupblink发表的二零二一年全世界初创生态排名,新加坡位居东南亚第1,世界排名第十,较今年年的全世界第16名提高了6名,是55,000多家初创公司的所在区域。新加坡经济发展局(EconomicDevelopmentBoard,简称为EDB经发局)大中华区副司长黄静雯告诉36氪出海,新加坡当地市场较小,来到这儿的初创公司注重的并非市场规模,反而是以国际视野来打造出产品、制订发展战略,并作出落地新加坡的决定。

在这一片仅有500多万总人口的土地上,新加坡创建起愈发完善的初创生态系统,打造出高质量的栖息环境,借此衍生全球化的机遇,引进人才。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,新加坡政府、资本、创新平台等各方力量汇聚,独角兽能够异彩纷呈。

新加坡政府推出财政拨款计划方案,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和优秀人才教育。

新加坡国立科研基金会推出的“科研、创新与公司企业2025计划方案”,从二零二一年开始,每年将GDP的1%投资于科研创新,总计250亿新元,成为30年来最大科研拨款。二零二一年新加坡政府施行的预算编列显示,这笔预算拨款中,73亿新元(29%)用于提高学术和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,足见新加坡对优秀人才和教育的高度重视。

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活跃的投资枢纽之一,在这儿,公司企业自诞生便享有天生的资本“流量”。